close

隨著畢業日期接近,心情也隨之起伏不定

即使決定了未來的方向,仍然對於未知的一切感到徬徨,只能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希望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曾經我以為我可以下定決心走向研究的道路,我一點也不討厭想科學問題、做海報、寫文章,無論資料處理、文獻閱讀、厚臉皮到處找人聊天等等,雖然不見得能做到最好,但至少我可以做到有些成就並讓自己問心無愧。這段時間,老師也不斷幫我牽線,我有很多很好的合作機會,可能只要一封mail寄出去、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得到一個國外的PhD機會(只是機會,我不想把自己說的那麼厲害哈哈),可是我卻在這最後一刻退縮了...我開始回到那個擔心幾歲結婚生小孩的、那個庸俗的我

這樣的我就像隻鴕鳥,只知道把自己的臉埋進沙中,殊不知整個身體都還是在這個社會的漩渦中,從來沒有全身而退,心理上也是。

這個學期修到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兩門需要試教的課程,四次試教的準備過程對我而言是很大的挑戰,對於要準備AGU的我也是很大負擔。我向來不是個好好有效利用時間和大腦、同時處理很多事情的人,但這次的確讓我成長不少,也是一個選擇的轉捩點,為什麼決定不繼續念了?或者,為什麼選擇教職呢?

對我來說,研究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曾經我告訴老師,我認為自己的創造力不夠,對於身為一個需要擁有良好組織與聯想能力的計畫人(教授、研究員)而言我無法擔起這樣的重任,雖然我喜歡去了解不同地震學研究的方法和目的,但是實際投入操作對我來說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相較於一個說故事的人,我更喜歡當聽故事的那個,然後用其他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轉達給更多人。或許這樣的自我認知是個很重要的轉折點,我有興趣、想要去了解,但是我更想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曾被認為是金字塔頂端才有辦法了解的知識。這樣說起來,老師想要推廣的科普或許也隱隱約約影響了我的想法吧?

Danijel告訴我:Keep your option opening

其實他是鼓勵我繼續念的,博班以後的路不只深也很廣,而教學不過是part of life,教學生也是教、教孩子也是教、教員工也是教,他並不專屬於任何一項職業(老師)。我知道他的觀念認為教職是一項繁瑣、按表操課、甚至有些無趣的職業

但於我而言,他開啟了我另一個想法:將研究的經驗與熱忱帶入教學中。這樣的idea讓我自己有點驚訝,也許我更想做的是,讓學生看見一個有價值的人生。就像接觸研究後的我,敞開心胸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才能體會到自己的不足,進而主動充實自我。研究是我的另一扇門,他給我一個機會認識我一直沒有發現的自己,我也希望可以將這樣的經驗帶給茫然的學生。就像洪老師常常提醒我們的,學生需要的是學習了解知識的歷程,從矛盾中找到自己的解釋與答案(我自己對洪老師所說的話的簡化解釋),也許我這輩子也沒有辦法成為洪老師那樣細膩卻扎實的教育者,可是我還是想要成為點燃學生對生活熱忱的那個人

往後回首這段時間的努力與掙扎,應該會是很充實的回憶,這是我第一次切切實實感受到在這個社會中有自己的定位,為了不讓自己後悔,更努力的實現自己的藍圖。

看到老師希望我留下來、看到認識的學姊向我招手去他們學校,當下那一刻覺得,我這輩子值得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arrow
arrow

    Sara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